1. 首页
  2. 新闻

火币成长学院|加密市场宏观研报:“币股策略”激活市场热度,开启行业新周期

一、全球宏观变量重塑资产定价路径:通胀、美元与新一轮资本博弈

2025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市场进入了一个宏观变量主导的新时期。在过去十年中,流动性宽松、全球化协作与技术红利构成了传统资产定价的三大支柱。但进入本轮周期,这些条件正在发生系统性的逆转,资本市场的定价逻辑也在发生深层重塑。加密资产作为全球流动性与风险偏好的前沿反映,其价格走势、资金结构和资产权重正在被新的变量驱动。其中最核心的三大变量是结构性通胀的黏性化、美元信用的结构性弱化以及全球资本流动的制度性分化。

首先,通胀不再是一个可以快速压制的短期波动性问题,而是开始表现出更强的“黏性”特征。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中,核心通胀水平始终维持在3%以上的高位,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中枢。造成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不在于简单的货币扩张,而在于结构性的成本推动因素不断固化并自我放大。能源价格虽已回落至相对稳定区间,但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带来的资本开支剧增、绿色能源转型过程中上游稀有金属的涨价效应,以及制造业回流造成的人力成本上升,都成为内生通胀的来源。而7月末,特朗普团队再度确认将于8月1日起对来自中国、墨西哥、越南等国家的大宗工业品与科技产品全面恢复高额关税,这一决定不仅预示着地缘博弈的延续,更意味着美国政府将通胀视为可接受的“战略代价”。在此背景下,美国企业面临的原材料与中间产品成本将持续上涨,推动消费终端价格出现第二轮抬升,形成“政策推动型成本通胀”格局。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过热型通胀,而是政策主导的内嵌性通胀,其持续性和对资产定价的渗透将远强于2022年。

其次,在通胀仍高企的背景下,美联储利率政策难以快速松动,联邦基金利率在5%以上的高位已被市场预期至少将维持至2026年中旬。这对传统股债市场形成“压制式定价”:债市收益率结构倒挂,久期产品受损严重,股市则面临估值模型上折现因子的持续抬高。与之相对,加密资产,尤其是比特币与以太坊,其估值逻辑更多基于“预期增长—稀缺性—共识锚”三者叠加模型,不受传统利率工具直接约束,反而在高利率环境下因其稀缺与去中心化特征获得更多资金关注,呈现出“反货币周期”的定价行为。这一特性使得比特币逐步从“高波动投机品”向“新兴替代价值储备资产”转化。

更为深刻的是,美元在全球的“锚定性”地位正面临结构性削弱。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2025年二季度联邦赤字突破2.1万亿美元,同比上升18%,创历史同期新高。与此同时,美国的全球结算中心地位正面临去中心化挑战。沙特、阿联酋、印度等国家正大规模推动本币互结机制,包括人民币-迪拉姆、卢比-第纳尔等跨境支付系统开始取代部分美元结算。这一趋势背后,不仅是美元政策对非美经济体造成的周期性损伤,更是这些国家对“单一货币锚”的主动脱钩尝试。在此环境中,数字资产成为中立、可编程、去主权化的替代性价值媒介。例如USDC、DAI等稳定币在亚非市场的OTC交易与B2B跨境支付中迅速扩张,成为“新兴国家地下美元系统”的数字延伸,而比特币则成为资本外逃的工具与全球资金对抗本币贬值的避风港。以阿根廷、尼日利亚、土耳其为例,其居民对BTC的购买力溢价已达到15%以上,反映出真实资本避险需求。


本文地址: - 蜂鸟财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蜂鸟财经立场无关。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币市有风险、投资请慎重。

下一篇:没有了
« 上一篇
上一篇:Camp Network 创始人:AI 版权危机爆发,区块链能否成为创作者的救命稻草?
下一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