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

BTC 生态竞逐下半场:谁是价值承载的最优解?

撰文:Evan Lu,Waterdrip Capital

从 2023 年 Ordinals 协议大火,带起了 BTC 生态轰轰烈烈的建设至今,BTC 生态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走完了 ETH 过去多年的演进路径。到今年 Q1 结束,BTC 生态的 1.0 周期也逐渐地告一段落。BTC 的价格也一改以往暑期的低迷,连续突破了 11 万,12 万美元 / 枚,触达了新的 ATH 时刻;但 BTC 生态相关代币在交易所的市场表现却差强人意;但一项技术从提出到发展,再到落地和广泛采用,只有短短一年必然是不够的。更不用说在最大的价值存储网络 BTC 上进行新技术的实践了。

观察 BTC 生态的不同技术路径可以发现,我们仍然处于一个 BTC 生态的发展期。BTC 生态真正的繁荣还远没有来临。因此,BTC L2 的路线之争才刚刚开始。

BTC 生态的 1.0 和 2.0

既然 BTC 已被广泛认可为「数字黄金」,为什么仍需要推动 BTC 生态的发展?这是因为 BTC 网络本身的脚本语言极为简化,再加上 PoW 共识机制,保证了极高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但也限制了比特币的可扩展性与可编程性。而作为整个加密行业的底层锚定资产,BTC 实际上还有大量的价值尚未被充分释放。想象一下,若仅有 10% 的 BTC(即约 210 万枚)被用于 DeFi,按每枚 10 万美元计算,将有 高达 2100 亿美元的资产流动性被释放!

从生态组成看,BTC 生态可分为基础设施层(L2)和上层金融协议(BTCFi);下文将主要聚焦于 BTC 基础设施技术路径的诠释与比较。

在 BTC 生态的 1.0 时代,其典型特征是「TVL 优先」 —— 先通过资产桥或托管将 BTC 转移至 L2 网络,再在 L2 上部署 DeFi 协议,激活 BTC 的流动性。这也是早期 ETH 侧链的玩法,知名代表就是 Polygon;这也对 ETH 时代过来的加密用户非常友好,其实逻辑就是 EVM 的 L2——只不过底层是 BTC 网络,所以此技术路径能快速累积资金与用户基础;但短板也特别明显:BTC 资产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BTC 生态的 2.0 时代则回归到技术本质的革新:如何在安全性、效率和原生兼容性方面实现突破。从雷电网络的主网上线,到 ZK Rollup、RGB、BitVM 等技术路线的活跃推进,我们看到越来越多项目开始探索链上原生资产如何在 L2 上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原生的生息与流转。对于开发者而言,这意味着更具可能性的创新空间;对于 VC 而言,这代表着 BTC 生态从「估值驱动」走向「PMF 驱动」的重要转折点。

BTC L2 技术路径全景对比

根据现有的技术栈,可以分为下表的若干种技术路径。但如果对每种技术路径和所代表的项目进行深度探讨,就会出现即使不同的技术路径也会有共同使用同样解决方案的情况,不同技术和堆栈之间也会存在子母集关系。


本文地址: - 蜂鸟财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蜂鸟财经立场无关。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币市有风险、投资请慎重。

下一篇:没有了
« 上一篇
上一篇:首次卖币、退市,币股不再是加密货币貔貅
下一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