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到香港,稳定币监管进入「国家级竞速」阶段
撰文:Cobo
本周,全球稳定币领域在监管明确和实际应用上均迎来关键进展,为其加速融入主流金融奠定坚实基础。
美国发布 168 页《数字资产战略报告》,首次将稳定币定性为核心金融基础设施,并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及自托管划清监管界限,旨在消除过往抑制创新的不确定性。同时,香港已于 8 月 1 日正式开放稳定币牌照申请,其「高而窄」的标准旨在确保市场稳健有序启动。
更深层的变革,正悄然发生在传统金融核心。摩根大通将 USDC 纳入 8000 万用户的信用卡积分体系,PayPal 则用稳定币清算百余种代币直达商户账户。
这些传统巨头正加速将区块链技术融入其核心支付流程,预示着一个以稳定币为骨架的新型全球金融基础设施时代正加速到来。
市场概览与增长亮点稳定币总市值达 $266.99(约 2670 亿美元),周环比增长 $1.776b(约 18 亿美元)。市场格局方面,USDT 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占比 61.67%;USDC 位居第二,市值 $63.683b(约 637 亿美元),占比 23.85%。
区块链网络分布稳定币市值前三网络:
-
以太坊:$133.276b(1333 亿美元)
-
波场 (Tron):$82.876b(829 亿美元)
-
Solana:$11.418b(114 亿美元)
周增长最快的网络 TOP3:
-
TON :+17.40%(USDT 占比 80.52%)
-
Cardano:+11.84%(USDM 占比 32.05%)
-
Sui:+10.94%(USDC 占比 59.71%)
数据来自 DefiLlama
🎯美国发布数字资产战略报告:稳定币优先,DeFi 合规与自托管纳入国家战略
本周,美国数字资产监管迎来重要变化。美国白宫发布了《数字资产战略报告》,这份长达 168 页的文件涵盖银行体系、稳定币、税务政策、非法金融与战略储备等关键议题,核心信号十分明确:美国将逐步退出「Operation Choke Point 2.0」式打压路径,转向通过《GENIUS Act》等立法推动美元主导的链上金融体系,扶持以稳定币为代表的合规基础设施。
对 DeFi 协议和自托管工具的监管立场也发生显著变化。报告首次提出为「技术发布者」设立银行保密法(BSA)豁免机制,明确将其与「金融中介」区分开来。这一法律上的身份界定,标志着监管层愿意将非托管类开发活动纳入明确的合规边界,既降低了开发者风险,也为美国重新夺回链上金融技术主导权奠定基础。
SEC 方面同步启动「Project Crypto」,由主席 Paul Atkins 宣布主导,涵盖三大重点:确立清晰的资产分类标准、保障用户自托管权利、推动平台型加密应用在统一监管框架下集成质押、借贷和交易等服务。这一转向意味着 SEC 正从执法型监管走向制度型监管,为平台提供合规下的业务扩展空间。
本文地址: - 蜂鸟财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蜂鸟财经立场无关。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币市有风险、投资请慎重。